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、市委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部署,根据市委社会工作部《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和市委“两新”工委《新兴领域党的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》等工作安排,现就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群体主动融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,积极做好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工作通知如下:
一、工作目标
聚焦网约车司机、货车司机、快递员、网约配送员、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,整合全市律师、公证、仲裁、人民调解、司法鉴定等全市法律服务资源,组建“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团”。市司法局分别组建民事法律服务、劳动法律服务、法律援助、公证仲裁等四个服务团,各县(市、区)司法局要组建不少于一个法律服务团。
二、服务形式内容
(一)畅通服务渠道。构建“新就业群体-行业监管部门-法律服务团”诉求服务直通车,通过线上线下对接服务方式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优质、便捷法律服务。线上组建若干法律服务团微信工作群,线下开通法律咨询服务热线,在公共法律服务热线“12348”设置新就业群体专席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热线咨询服务。积极主动与网信、交通运输、邮政管理、市场监管等行业管理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,实时了解新就业群体服务需求,实现精准服务对接。线下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、党群服务中心、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场所设立服务点,安排服务团成员开展法律咨询、法治宣讲等现场法律服务活动。
(二)拓展服务内容。一是提供咨询服务。围绕新就业群体常见的劳动合同签订、社会保险缴纳、工伤认定标准与流程、休息休假权益、交通事故赔偿等问题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。二是提供法律援助服务。根据需要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新就业群体,协助其办理相关手续,代拟法律文书、民事诉讼代理、刑事辩护等服务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、全程帮办。三是提供公证仲裁法律服务。宣传推介公证、仲裁相关业务受理范围、办理流程,为有需求的新就业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公证、仲裁法律服务。四是开展公益法治宣讲。深入物流园区、快递站点、外卖配送中心、网约车运营公司等新就业群体集中场所,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,普及劳动法、合同法、交通安全法等与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,提升新就业群体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。五是参与矛盾纠纷调处。选派业务素质高、实践经验丰富、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的团队成员,参与处理劳资纠纷、劳务纠纷、合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,为化解新就业群体矛盾纠纷提供专业法律服务。六是提供诉讼代理服务。挑选优秀律师组建服务团队,根据新就业群体诉讼需求,为新就业群体诉讼代理提供“菜单式”服务,并适当降低律师代理费用。
三、工作要求
(一)强化组织领导。市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,统筹做好团队组建、衔接配合、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,加强对服务团的督促指导。指导所属服务团队及时充实工作力量,提升服务意识,履行社会责任,积极帮助解决法律服务团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。
(二)加强协同配合。加强与新就业群体行业管理部门工作衔接,及时通过行业管理部门了解掌握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需求,建立完善服务台账,协调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开展法律服务活动,依法维护新就业群体的权利和利益。服务团队要建立诉求受理、转办、分流、定期回访等工作制度和机制,加强协作配合,发挥团队合力,最大限度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。
(三)加大宣传推广。充分利用报纸、电视、网络等各类媒体平台,加强工作中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推广,提高法律服务团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。
(四)加强评价激励。建全完善团队成员的服务质效评价机制,纳入法律服务队伍履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,作为评优评先、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。加强对团队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,通过群众评议、定期回访等形式,不断优化服务方式,提升服务质量。加强奖惩激励,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成员和团队,予以通报表扬;对服务效果不好,受到群众投诉举报并查实的成员和团队,予以通报批评。
2025年8月18日